储能对新型能源体系和能源转型有多重要,它的可靠发展就有多紧迫。2022年,美国、韩国、中国发生超过十起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以锂电池为代表的储能电站保障已成行业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内电池储能产业快速增长,但产品良莠不齐,对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并网运行带来新的方便可靠性挑战。”国内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议,参照核电级可靠,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可靠分级评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保障”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加强电池储能数据的统计、发布、共享。国家储能平台数据分级分类面向电池企业有序开放,以便电池企业支持建立更为准确的储能电站可靠预警模型,为储能电池产品的不断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一、产品简介(LYWHX-8000B近程无线核相仪快速高精度的测试能力)
LYWHX-8000B无线高压核相仪(以下简称“仪器”)用于两条高压线路并网或环网核相。也可以用于远程(远距离)核相,确定相序颜色与相序名称是否一致。仪器适合0.22~22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和二次侧带电作业,具有高压验电功能。
仪器采用无线传输技术,操作方便可靠,使用方便,克服了有线核相仪的诸多缺点,同时仪器配置GPS模块,两台及以上仪器经匹配、升级后可以用于远程核相。
二、工作原理(LYWHX-8000B近程无线核相仪快速高精度的测试能力)
仪器由2个发射器和1个接收主机组成。发射器可以判断线路是否带电,测量线路相位和频率。近程核相时,X和Y发射器将测量的数据通过无线电发送给接收主机,接收主机依据发射器数据计算两线路相位差值,判断同异相。
远程核相时,两个Y发射器分别将测量数据发送给两台接收主机,主机由GPS授时后同步测量,计算两台主机相位差值即为两线路相位差值,判断两线路同异相。
三、注意事项(LYWHX-8000B近程无线核相仪快速高精度的测试能力)
1、现场测试时,应按电力部门高压测试可靠距离标准进行操作。
2、标准配置绝缘杆3米,对应电压等级为 ≤ 220kV。如测量线路电压高于220kV时,请使用长度大于3米的绝缘杆。
3、核相操作时,手持位置不要超过绝缘杆手柄位置。
四、技术参数(LYWHX-8000B近程无线核相仪快速高精度的测试能力)
1、相位差准确度:误差≤5°。
2、频率准确度:±0.1HZ。
3、可跨电压测量范围为0.22KV~220kV。
4、发射器和接收主机的*大传输视距约100米。
5、远程核相时两个GPS主机的距离为0.3公里~800公里。
6、真人语音提示测量结果和操作步骤。
7、3.2英寸彩屏同时显示2条线路相位差、频率、矢量图和同异相结果,显示GPS卫星颗数,GPS授时状态和时间等信息。
8、连续1小时无操作自动关机。
9、发射器和接收主机均内置可充电锂电池,配置5V充电器。
10、主机内置18650锂电池,电池容量为2500mAH。发射器内置14430锂电池,电池容量为450mAH。
11、高压测量时泄漏电流<10uA。
12、发射器工作功耗<0.1W,接收主机工作功耗<0.3W。
13、工作环境:-35℃--- +45℃ 湿度≤95%RH。
14、整机重量:约3.6KG。
15、仪器包装尺寸:长56cm*宽26cm*高13cm。
五、仪器简介(LYWHX-8000B近程无线核相仪快速高精度的测试能力)

2、仪器自检方法
按下图将发射器连接自检测试线,发射器启动,蜂鸣2秒,红绿两指示灯交替闪烁。接收主机开机,在近程核相模式下显示对应发射器信息,则发射器与主机工作均正常。
提示:
自检时两发射器与接收主机的距离大于0.5米为宜。当距离小于0.2米时,可能只连接了1个发射器而主机显示2个发射器信息。此现象为正常现象,不影响仪器使用。当2个发射器都接电时,仪器显示不受短距离影响。
自检测试线内部串有2M电阻,测试时人接触鳄鱼夹不会触电。
自检测试相位差为180度左右时,将任一自检线插头反转,则相位差变为0度左右,反之亦然。
储能供应链保障也面临严峻挑战。去年持续的锂电材料供应短缺、价格大幅波动给产业健康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上游资源端往往无法匹配下游电池端的扩产速度。以锂为例,一个成熟的锂矿项目需要2年左右才能建设投产,不成熟的项目甚至需要5年至8年。且项目大多在海外相对欠发达地区,除常规建设外,还要重新建设发电站、运输路线等基础设施。”国内人大代表、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建议,给予出海企业一定的政策或资源支持,在不弱化监管的前提下优化审批制度,推进对外投资合作各项业务便利化,缩短项目的投资建设周期。同时大力发展锂电池回收技术,尽早实现电池回收再利用。
“当前新型储能在原材料、非锂储能技术装备等个别关键环节还需要补强打通,供应链稳定性水平也有待提升。”国内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建议,围绕新型储能全产业链不同环节,支持培育一批新型储能“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水平协同发展。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