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国内重要的绿色能源和“西电东送”基地,在资源、区位、技术、场景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有基础、有能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资源禀赋突出,云南蕴藏了国内约20%的绿色能源,新能源远景可开发容量达1.5亿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突破68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加5497万千瓦。区位优势独特,云南区域国际能源枢纽建设初具雏形,国内通过“十直两交”向广东、广西、华东等地送电,送电能力4215万千瓦、位居国内前列;跨境通过15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与越南、老挝、缅甸联网,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开工建设。技术力量雄厚,云南已建成世界上技术很先进、特性很复杂、电力很绿色的省级异步送端大电网;电力市场化改革起步早、成效好,形成完备的“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应用场景丰富,云南已形成省内、域内、跨域、跨境“四个市场”,源网荷储应用场景丰富,具备建成多场景联动、全要素集成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同时,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能源大规模投产,电源结构、电网的特性、供需关系、技术底座发生深刻变化,云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四变四难”的新特征新挑战:电源结构变化,供需两侧平衡难,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进一步加剧了电源的出力不确定性,不断加大供需平衡难度。形态特性变化,可靠运行驾驭难,云南电网新能源渗透率高达70%,叠加新型多元主体广泛接入,电网加速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电网驾驭难度日益增大。市场格局变化,资源配置协调难,云南“四个市场”加速培育壮大,资源优化配置协调难度日益增大,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将面临更多挑战。技术底座变化,更新融合支撑难,面对新型电力系统演变带来的新问题,亟须加强基础技术改进,融合应用新一代技术,才能答好新型电力系统重大范式变革提出的技术更新之问。
一、产品用途(LYXBCS-100电力体制改革“绝缘子芯棒耐压分析装置”易上手,熟练快)
绝缘芯棒泄漏电流智能试验装置是根据国家新电力行业标准而设计的、性能先进的智能试验设备,本设备专为绝缘芯棒样品的交流耐压测试而设计,可测量芯棒样品的交流耐压和交流泄漏电流。设备由智能控制箱和高压电极组件两部分组成。
二、产品特点(LYXBCS-100电力体制改革“绝缘子芯棒耐压分析装置”易上手,熟练快)
1. 320×240液晶显示器、高速热敏打印机。
2. 高压电压、高压泄漏电流、低压电压、低压电流4路测量方式,高精度传感器和高性能14位AD采集芯片。
3. 人机对话全键盘操作方式,智能化工作全过程,任选自动方式和手动方式。
4. 实时显示高压电压、高压泄漏电流、低压电压、低压电流,时间及耐压结果,显示直观明了。
5. 完善的过压、过流保护,任意设定输出电压、高压电流上限、低压电流上限和计时时间。
6. 回零检测功能,回零确定后才可进行试验,可靠。
7. 具有绝缘电阻测试功能,直接反映被试品绝缘强度。
8. 逼近式调压算法,到达设定电压后自动耐压计时,计时结束后自动降压回零。
9. 超过设定高压电流或低压电流时自动切断电压输出,降压回零,并发生声光报警。
10. 精良的软硬件抗干扰设计,多种抗干扰手段,适应恶劣电磁环境。
三、整机技术参数(LYXBCS-100电力体制改革“绝缘子芯棒耐压分析装置”易上手,熟练快)
设备容量:2kVA
输入电压:220V
额定输入电流:9.1A
高压输出:0-20kV
额定输出电流:2.000mA
分辨率:0.1uA
电极较大开距:50mm
电极较大直径:¢150mm
设备固有泄漏:0.12mA/20kV(基本线性)
计时范围:0-999S
环境温度:-20℃至50℃
电压精度: ≤1.5% (F.S)± 5个字
电流精度: ≤1.5% (F.S) ± 5个字
四、整机结构说明(LYXBCS-100电力体制改革“绝缘子芯棒耐压分析装置”易上手,熟练快)
1. 控制箱面板功能说明:
图1 面板结构
打印机:打印机是热敏打印机,当试验完成后按键盘上的“打印”按钮按印试验结果。
RS232:RS232是与计算机相连的串口通信接口,是用户选配接口,本系统没有配置这个接口。
LCD对比度:因为液晶显示屏在温度和光线有所不同时稍有些变化,可能过LCD对比度调节背光到适合亮度。
液晶: 320X240像素点阵白色背光液晶,在强光和阴暗环境下都十分清楚。
指示灯:由启动灯、零位灯、报警灯三个灯组成,启动灯和报警灯是高亮七彩灯。
紧急开关:在紧急情况下按此开关,即可以切断变压器电源,也可以切断工作电源。
键盘:由上、下、左、右、设置、打印、确定、取消8个键组成,是用户和设备交互的终端。
电源开关:工作电源,带通电指示灯。
2. 控制箱背面接线定义说明:
3. 高压电极接线说明:
1 — 电压输入端子 2— 电压采样 3、4— 接地端子
5 — 高压电极 6— 电流采样延伸杆 7— 电极拉伸杆
五、软件操作说明(LYXBCS-100电力体制改革“绝缘子芯棒耐压分析装置”易上手,熟练快)
(1) 开机使用
开机处于“欢迎界面”, 如图4:
根据键盘的示图5,按上↑、下↓、左←,右→可以切换“自动试验”
选中试验方式后,按确定可以进入主界面,如图6:
动态显示区:一直处于采集信号,并显示高压电压、高压电流、低压电压、低压电流。
结果显示区:如果试验没有被击穿时,显示平均高压电压,平均高压电流,平均低压电压,平均低压电流,绝缘电阻;否之,显示峰值电压,峰值电流,低压电压,低压电流。
设置数据区:设置试验中需要的参数数据
输出电压为在自动方式下的升压目标耐压值
耐压时间为耐压过程的时间长度
电流上限为高压电流峰值的上限,高压电流超过电流上限将认为击穿
过流保护为低压电流峰值的上限,低压电流超过过流保护将认为击穿
信息显示区:显示试验过程中的试验状态和提示信息。
试验操作区:选择设置、试验、回零命令。
(2) 设置参数
在主界面上,选中“设置”,然后按确定后进入设置界面, 如图7:
按左←,右→时切换光标移动位置,按上↑、下↓时更改光标位置数据的值。光标位置和设置的数值全部可以自动循环,前且在使用时有默认的标准值。如果所有的参数都设置完成,按取消退出设置回到主界面开始状态。
(3) 自动试验
自动试验首先也进行回零检查,确认后进入如下界面, 如图8:
按上方法切换到“开始”确定后进行试验,自动升压过程是自动升压到“输出电压”值,然后自动进行计时。
升压过程为逼近方式,首先升到到接近目标值,然后再进行微调,保证高压电压值几乎为输出电压值。
(4) 功能选择
按键盘上的“设置”就进入功能界面, 如图9:
进入功能界面后,可以选择“时钟设置”、“注意事项”等界面。
时钟设置:设置时钟的时间,为打印报表提供时间依据。
注意事项:为用户提供一些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5) 打印
按键盘“打印”按键可以打印试验果,在此不赘述。
云南电网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准确把握“四变四难”的新特征新挑战,在建设中破难题、在发展中育新机,以“八新破八题”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建立协同新机制,破解资源统筹保障难题。不断深化政企关系、凝聚各方共识,打破工作壁垒,极大限度凝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合力。近年来,云南省与南方电网高层领导10次互访交流,签订国内第1个央地共建新型能源体系合作协议,政企关系迈入历史很好时期,成为双方共识。省长挂帅国内第1个省级能源委,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副省长牵头成立省电力工作专班,省能源局组建新型电力系统专班,加大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力度,形成政企协同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强大合力。
优化电源新结构,破解调节能力欠缺难题。积极应对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攀高等挑战,聚焦加快大型稳定电源建设和提升多元系统调节水平,协同推动各方加快储能建设、优化电源结构,持续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抓好云南省中长期电源规划落地,服务托巴水电站、红河电厂扩建工程投产。充分挖掘存量电源调节能力,加快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等调节性资源建设。
建设坚强新网架,破解可靠支撑不足难题。建成“四横四纵一中心”目标主网架,“十四五”南方电网累计在滇纳统投资将超千亿元,纳规500千伏项目60个,相当于再造一个云南主网。统筹实施降低电网风险和解决配网突出问题三年攻坚行动,国家2级及以上电网风险见底清零,精准升级配电网网架及装备水平,支撑440万千瓦分布式新能源、6.5万充电桩等灵活接入。
拓展高效新市场,破解多元利益博弈难题。发挥电网枢纽平台作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切实提高电力资源配置能力和水平。统筹保障“四个市场”用电需求和清洁能源消纳,做好重大项目用电需求,拓展跨域、跨境电力贸易,有效促进全省清洁能源消纳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探索澜湄区域共同电力市场,更好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构建互动新模式,破解电力供需协同难题。建立政企联动、源网荷储协同保供格局,构筑用能管理“四道防线”(负荷管理、需求侧响应、调度压负荷、有序用电),促进供需高水平互动,始终兜牢民生用电底线。衔接电力规划发展引导产业有序布局,促进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绿电价值,积极推广电能替代、绿电消费,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模化布局。
推行现代新服务,破解新型主体接入难题。发布“绿电招商”用电营商环境服务赋能十项举措,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办电服务和“保姆式”用电服务。成立省级新能源服务中心,统一开展新能源接入系统设计,接入时间平均压减3~5个月。上线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公布平台,破解分布式光伏接入难题。建设绿电绿证服务平台,更新推行电力交易溯源技术。
应用数智新技术,破解科技赋能发展难题。加大“云大物移智链”等应用力度,输电线路实现天空地立体智能感知和智慧运维。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全景展示平台,打造国家战略落地窗、央企责任展示台、国际能源合作桥。建成“1+16”能源大数据中心,实现能源、经济、政务等领域数据汇聚共享和融合应用。
凝聚攻关新智慧,破解更新协同不足难题。强化组织科研,提升管理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培育顶端人才。聚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开创科创中心实体化运行模式,提升科研队伍支撑水平。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建立云南新型电力系统“十大技术攻关”体系,支撑“1+2+4”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