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使用互感器测试仪杜绝35kV系统过电压的危害动力不竭,**无限,打造电力行业新标准

使用互感器测试仪杜绝35kV系统过电压的危害

使用互感器测试仪杜绝35kV系统过电压的危害
原因分析
(一)谐振过电压
35kV系统为不接地系统,电网中存在大量星形接线的电压互感器,其一次绕组直接接地,成为电网对地电容电流、高次谐波电流的充放电途径,当线路接地时,电压互感器的铁心线圈相当于与非故障线路对接电容并联,构成了可能产生谐振的并联电路,由于相对地电压升高倍,有可能使得电压互感器的铁心出现饱和或接近饱和,阻抗变小,电路中出现容抗和阻抗相等的情况,从而产生了并联谐振,此时互感器一次侧的电流*大,这样有可能使电压互感器的高压侧熔断件熔断,或者烧坏电压互感器,以及电缆爆炸。此种情况往往在变电所投产初期(线路出线回路少)不是很明显,但随着线路出线回路的增多(各回线路对地的等值电容量增大,容抗增大)出现谐振的情况较多。另外由于35KV系统为室内开关柜,35KVPT接地点多,一般为4个接地点,这也为发生谐振过电压提供了条件。互感器测试仪
(二)弧光接地过电
正常情况下,35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允许运行2h。但为什么频繁地发生单相接地迅速发展成相间事故,使事故扩大化呢?原因之一是系统中个别设备存在绝缘薄弱点,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35 kV系统电容电流较大,接地电弧变得不能自熄而产生了较高倍数的弧光接地过电压,据国内外经验,弧光接地过电压*大可达3-5倍。
在单相接地事故中,通过弧光的电流乃是健全相对地电容电流的总和。为了减小故障总电流,往往采用消弧线圈。装设消弧线圈后,接地点残流不超过10 A,接地电弧便不能维持,会自行熄灭。
解决办法
(一)谐振过电压
a 优先选用励磁特性饱和点较高的抗谐振型电压互感器;
b 减少同一系统中电压互感器高压侧中性点接地数量,除电源侧电压互感器高压侧中性点接地外,其它电压互感器中性点尽可能不接地;
c 在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装设二次消谐器或消谐电阻;
d 在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中性点装设一次消谐器。
适当选择消弧线圈的脱谐度,避开电网谐振点。
(二)弧光接地过电压
a 装设消弧线圈
为保证接地电弧自熄,35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容电流超过10 A时,一律应装设消弧线圈。
b 合理选择消弧线圈容量
消弧线圈的分头调整,不能仅仅依据理论计算值,应根据实测电容电流值来调整。否则,由于计算误差大,造成消弧线圈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更为严重的是,有可能造成消弧线圈欠补偿,形成谐振过电压,从而产生负作用。容性电流测试工作应定期开展,测试方法可采用外加电容法,简便有效,适合现场应用。
c 消弧线圈的选型
老式手动消弧线圈除需停电调分头,不能自动跟踪补偿电网电容电流等缺点外,脱谐度也很难保证在10%以内,其运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据国内外资料统计分析表明,采用老式手动消弧线圈补偿的电网,单相接地发展成相间短路的事故率在20%~40%之间,比采用自动跟踪补偿的电网高出3倍以上。因此,新上消弧线圈应装设自动跟踪补偿的消弧线圈。
产品描述:
本仪器采用高效低耗上等材料和特殊绕法的升压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存储,内置微型打印机可打印测试数据和曲线,测CT变比时,可自动计算出变比值。
技术参数:
1、输入电压:交流220V或380V、50HZ、自动识别输入电压。
2、工作环境温度:0-40℃。
3、输入电压:输入交流220V时,输出0-500V。
             输入交流380V时,输出0-1000V。
             电流:*大瞬时电流,测变比时为600A。
             输入交流220V时,输出0-400A。
             输入交流380V时,输出0-600A。
             伏安特性测试时为15A。
4、数字电压表测量范围:0-999.9V;分辨率:0.1V。
         作电流显示时:0-999A;分辨率:0.1mA。
5、数字电流表测量范围:0-999A;分辨率:0.01A。
6、误差:1≤1%,U≤1%。
7、测CT变比时,可自动计算变比值,并打印数据和计算结果。
8、测伏安特性时,存储并打印20组电流电压值和伏安特性曲线。
9、重量:23Kg(470×340×260mm)。
上海来扬电气相关其他产品:试验变压器、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直流高压发生器、大电流发生器、高压开关动特性测试仪、互感器综合测试仪、变压器测试台、氧化锌避雷器测试仪、真空度测试仪、直流电阻测试仪、介质损耗测试仪、变比组别测试仪、超低频高压发生器、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电能质量分析仪、回路电阻测试仪、工频耐压试验装置等等,如有需要了解,可致电我公司市场部门或者查阅公司管网,谢谢合作!
2009  上海来扬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SCANV网站**中心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581号